首页 > 股票市场 > 股市博文 > 正文
ETF将会承担更多新使命与新责任

时间:2019-12-31 15:05:17 阅读: 来源:www.qqjjsj.com

ETF将会承担更多新使命与新责任
自2004年境内首只ETF产品——上证50ETF成立至今,中国内地ETF已历经十五个春秋。中国内地ETF市场从零起步,经历了前期的艰辛草创、徘徊探索,如今已进入创新发展、快速成长的阶段。随着ETF品种不断丰富,规模持续攀升,产品创新迭出,ETF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扩展。作为居民理财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之一,ETF也开始成为建立“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助力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的生力军,为资本市场、实体经济和居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遵循“规范透明”之本,让资产配置更简单

  ETF具有分散投资、费率低廉、透明度高、交易便捷、长期投资收益优异等优势,是发达资本市场最受欢迎的金融产品之一。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过:简单的投资方式往往更有效。ETF以复制指数成分、跟踪指数收益为核心,基于市场内在的“优胜劣汰”机制和“规范透明”的指数投资规则,让投资者轻松获得指数所代表的某一资产、市场、板块或行业等的平均收益。相比个股投资和主动投资,ETF让投资者不再担心“赚了指数赔了钱”。

  目前境内ETF产品投资范围不断拓展,投资策略不断丰富,已从传统宽基向风格、行业、跨市场、资产类别等方向精细化、多样化纵深发展,资产类别涵盖股票、债券、商品、货币等,投资地域覆盖A股及美国、中国香港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细分领域包括板块、行业、主题、风格等,能够满足投资者对于不同资产类型、国家地区、风格行业等的投资需求,具有工具化属性,是长期投资和资产配置的良好工具。

  增强资本市场“韧性”,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工具型产品,ETF开始并将持续为打造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重要助力。

  首先,ETF工具化属性有利于吸引长期资金入市。ETF具有工具化属性和资产配置功能,为投资者提供进入资本市场的便捷渠道,也是长期资产配置的良好工具。近年来,越来越多保险机构、养老目标基金等长期资金借道ETF进入资本市场,ETF的配置价值逐渐受到投资者的认可。未来ETF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将有助于有效引导机构投资者及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并进行长期配置,有利于改善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促进A股市场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发挥长期资金市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活力与韧性。

  其次,ETF期权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与稳定性。从2015年首只ETF期权——上证50ETF期权的上市,到今年沪深300ETF期权的推出,ETF期权已逐步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ETF期权品种的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满足投资者风险管理需求,完善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提高资本市场韧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活跃现货市场,提高股票流动性,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还有利于推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是落实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转型升级

  ETF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底层资产是股票或债券等,因此ETF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企业增长提供新动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ETF也可以通过主题和行业的不断丰富、创新和延伸引导资源配置方向,支持重点领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部署。

  例如,近年来配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战略而推出的上海国企改革、央企结构调整、央企创新驱动等一系列国企改革ETF,助力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和保值增值、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配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战略而推出的民企成长、民企领先等民营企业ETF,助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配合区域发展战略而发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性ETF,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ETF通过主题创新持续引导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注和投资国企改革、民营企业和区域经济等国家战略领域,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再如,今年以来行业涌现的半导体ETF、人工智能ETF、5G ETF、先进制造ETF、芯片ETF等,也是ETF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促进实体经济向增长新动能转型升级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

  此外,地方政府债、信用债ETF等债券品种的丰富为债券市场引入增量资金,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有利于降低债券市场整体利率水平,从而降低债券发行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豆粕、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商品期货ETF的创新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商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发挥商品期货市场风险对冲、套期保值等实体经济服务功能。

  促进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

  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ETF也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助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

  首先,境内资金借助ETF实现“走出去”。在目前我国居民境外投资渠道相对匮乏的背景下,跨境ETF凭借低费率、交易便捷等优势,逐步成为境内居民全球资产配置最便捷高效的工具。近年来跨境ETF投资标的不断丰富,已经覆盖中国香港、德国、美国、日本等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主流指数,例如标普500、纳斯达克100、东证指数、恒生指数等,逐步满足境内居民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

  其次,境外资金通过ETF实现“引进来”。随着A股逐步被纳入MSCI和富时罗素等全球主流指数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信心的持续增强,境外资金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配置需求持续增加,今年以来外资持续流入中国内地股票市场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ETF作为全球重要的资本市场投资工具,也开始成为境外机构配置中国内地市场的重要工具。

  同时,通过“互联互通”深化双向开放程度。2019年中日ETF互通的成功推出标志着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中日资本市场通过ETF实现互联互通,将更加便利两国投资者参与对方资本市场的投资交易。中日ETF互通作为内地与境外ETF双向互通的首次探索和有益创新,将为未来与其他国家地区或在其他领域的开放合作奠定基础并提供借鉴,推动形成资本市场全面开放新格局。

  践行普惠金融使命,促进养老金保值增值

  我国人口结构正向老龄化过渡,养老理财需求日趋显著。从全球市场来看,服务养老金体系是公募基金的重要使命,美国养老金与公募基金已形成良性互动,其中指数基金对服务养老金保值增值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的优秀典范和关键载体,随着中国内地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不断完善,ETF作为公募基金中长期价值投资的重要工具,未来不仅可以作为个人养老金的直接投资工具,还可以成为养老目标基金等养老解决方案型产品的底层投资标的,为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贡献力量。

  肩负新使命与新责任,ETF市场未来可期

  美国ETF市场的持续发展恰恰证明了ETF的投资价值。过去十五年,美国ETF市场持续高速增长,规模从2003年的1500亿美元增长到目前的超过4万亿美元,规模增长超27倍,且目前产品数量和资产规模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07年以来,美国ETF维持每年1000亿至4000亿美元以上的净流入,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净流入仍高达1700亿美元。截至2019年10月,美国市场ETF产品数量达2079只,总体规模攀升至历史新高的4.13万亿美元,ETF已经成为美国投资者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工具。

  中国内地ETF市场经过了十五年的发展,至2019年10月,产品数量共218只,规模合计5384亿元,2018年以来发展迅速,规模增加超过1倍。但是相比美国,中国内地ETF仍有极大发展空间,ETF产品数量为美国的10%,但规模占比不到2%。展望未来,ETF在满足居民资产配置需求、服务国家战略规划、推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等方面仍大有可为,发展ETF势在必行,ETF市场未来可期。

作者系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本站电话:①⑧⑥⑨⑥⑤②②①⑤①,客服QQ号码:1470511446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风险自担,选择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本站文章、数据。

全球经济数据 2012-2089.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渝ICP备2020010858号-1 公安备案号:5001030200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