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现30年代“大蕭條”信號
福克斯新聞:最新經濟數據顯示,過去三個季度美国货币M2 貨幣供應量增速為負,意味着可用貨幣量正在快速萎縮。
在過去的 110 年里,美國人唯一一次看到貨幣供應量急劇下降是在 20 世紀 30 年代初,即大蕭條最嚴重的時期。但這一次有很大的不同。20世紀30年代,當貨幣供應量年利率變為負值時,物價也隨之下跌。
然而目前的情況下,盡管貨幣供應量崩潰,但物價仍在上漲。就我們今天看到的情況而言,這種情況過去從未發生過。
家庭儲蓄
美聯儲的政策和拜登政府的通脹支出導致可用資金減少,加劇美國家庭嚴峻的處境。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消耗自己的積蓄並負債累累,以支付食物、水電費和住房等基本生活費用。
美聯儲的調查數據顯示,收入最底層的 80% 人群(代表絕大多數美國人)現在的實際家庭儲蓄比疫情前要少。未來 12 個月內,高收入者的儲蓄可能會低於 2020 年之前的水平。
物價上漲和可用資金減少相結合,導致人們對信用卡和其他形式的消費債務的依賴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今年春天,美國人的信用卡集體債務曆史上首次突破 1 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