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科技创始人康永来:中国的马斯克
世界航天再次开始谈论中国的民营航天。中国公司“天兵科技”今年首次亮相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就吸引了媒体的强烈关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天龙三号”(TL-3)及其改进型、可搭载100人的洲际载人飞船“TL-3M”的照片迅速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天兵科技创始人康永来在接受卫星通讯社专访时介绍了该公司在太空探索中扮演的角色。
天兵科技是中国民营航天最耀眼的代表之一,为低成本太空发射开发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火箭技术。公司现拥有一系列自主研发火箭。
天兵科技创始人康永来在专访中表示,公司创新理念在不久的将来将能帮助大众实现更经济、更快速和更安全的轨道旅行。康永来说:“天兵科技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领先开展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伴随全球商业航天大发展的浪潮诞生,立足航天面向全球,秉承‘聚创造精英、树航天尖兵’的创新理念,践行‘助推人类第五次交通变革’的企业使命,立志让更快、更远、更经济的轨道运输,洲际运输和星际运输服务走进大众生活。”
康永来认为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空天往返技术逐步到达了一个成熟期,可以支撑民用转化。他说:
“国家航天强国政策利好,从2015年至今,每年会出台至少一个国家级的商业航天重大支持文件。此外,中国目前的市场需求非常迫切,由国家层面成立了星网公司,并让民营企业参与进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计划,给了民营企业强大的市场背书。并且,中国高端制造业基础扎实、航天人才资源充足,可以加速中国商业航天的创新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能为整个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补充,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航空航天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天兵科技天龙二号(TL-2)轻型液体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完成了所有的试验性测试、全系统试车,首枚火箭已经组装完毕,可以执行飞行任务。如果所有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天龙二号可于今年年底入驻发射场,天龙二号的发射即将改变整个卫星发射市场。首先在中国,然后是海外——该公司计划开发国外市场。
与同等规模的火箭相比,天龙二号在提高运输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可保证小型卫星的低成本和大规模发射。
此外,该公司还有多个成功落实和经过检验的火箭发动机项目。其中刚刚试车成功的天火(TH-12)液氧煤油发动机110吨推力令人印象深刻,它是目前国内商业航天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也是国内最大的3D打印发动机,将被应用于“天龙三号”(TL-3)可重复使用大型液体运载火箭。
天龙三号是首款3.8米直径、可重复使用的两级火箭,总长70米,起飞重量570吨,能够执行更重要的任务。天龙三号被定位为中大型运载火箭,天兵科技表示,它将满足中国数万颗互联网通讯卫星星座的发射需求。
天龙三号和天龙-3H(TL-3H)运载火箭的一子级可自主返回地球。天兵科技称,这将满足大容量轨道货运的运输需求。例如,将空间站部件送入轨道或作为月球计划的一部分运输货物。
天龙-3M(TL-3M)是载人飞行火箭,在14000km航程,可载100人实现全球任意地点往返。该项目仍处于测试的早期阶段。
康永来认为,中国可重复使用火箭产业的发展将是出现航班化太空飞行浪潮的驱动力。他说:
“航天技术日渐成熟、火箭重复使用技术、太空经济需求昌盛是本次全球商业航天浪潮的原动力,也是将航天技术从军用转向民用的基础。世界各航天大国都会重视重复使用火箭的应用。天兵科技立志于将重复使用火箭应用于普通民众的出行、会走一条不断探索、循序渐进、逐步升级换代的产品发展路线和市场推广模式。”
天兵科技的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不超38岁,但95%拥有硕士或学士学位。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航天
2014年被认为是中国航天初创企业的全盛时期。就在那时,中国国务院首次宣布欢迎民间投资进入该行业。今天,巨额资金投入到中国民营航天。根据天眼查网站信息,仅在2020年,就有9.33亿美元投资于中国的私营航空航天部门。
但推动该行业发展的不仅仅是民间投资。中国的航天工业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明确区分私营和国家领域。大多数私营航空航天项目从来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也逐步为新创企业的诞生创造良好条件。
大多数商业卫星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开发的发射装置送入太空的。今天,海南省文昌市将建设第一个针对商业火箭的发射场,今年7月已开始施工,该计划要把文昌变成一个“世界级的太空城市”。
天兵科技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首家开展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及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研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它伴随全球商业航天大发展的浪潮诞生,立足航天面向全球,秉承“聚创造精英、树航天尖兵”的创新理念,践行“助推人类第五次交通变革”的企业使命,立志让更快、更远、更经济的轨道运输、洲际运输和星际运输服务走进大众生活。
天兵科技研发核心团队均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等国家航天集团的资深专家。公司有百余名航天一线技术和管理骨干,核心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在38岁,其中拥有高级职称及以上的人员占比 67%,获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95%,凝聚了大量行业顶尖人才和技术精英的天兵科技,正以尖兵之势打造中国技术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商业航天企业。
未来天兵科技将以北京火箭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中心、郑州动力试验中心和苏州智能制造基地为战略起点,着力形成“三机两箭”的产品发展战略布局,“三大中心五大平台”的航天智造体系、“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供应链体系以及“立足全中国面向全世界”的发射市场网络,打造全球一流的商业航天企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球太空经济繁荣做出航天人特有的贡献。
康永来:我创业的初心就是想把航天技术带进老百姓的生活中。公司的企业使命是能够引领人类第五次交通变革,让更快、更远、更经济的轨道运输、洲际运输和星际运输服务走进大众生活。我当时从研究院出来创业,主要因为看到了商业航天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是现在商业航天特别是航天技术比较成熟。发动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还有空天往返技术到了一个成熟期,可以支撑民用转化。第二个方面是国家的政策也相对成熟,从2015年至今,每年会出台一个国家级的商业航天重大支持文件。所以从体制中出来也是响应了国家对于民用航天发展的号召。第三个方面就是目前的市场需求非常迫切,由国家层面成立了星网公司,并让民营企业参与进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计划,给了民营企业强大的市场背书。同时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的“航天热”,民众对进出空间以及利用太空的认知也逐步增加,并且热情高涨,这些让我们这些传统的航天人很欣喜。我始终有一个观点,飞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也引领了人类第四次交通变革,开启了人们征服蓝天的历史。大家都知道飞机是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1933年世界上第一架民航飞机诞生,它只用了30年的时间。而相较于航天,1943年德国人发明了导弹,应该说开创了航天史,但是至今已经过去80年,仍然停留在军事用途上,或者国与国之间的高技术对抗上。所以本轮商业航天的浪潮就是要打破历史,开启人们征服太空的历史,让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自由进出空间,这也是我们创办天兵的核心目的和初心。
现在规划的产品包括一次性入轨的运载火箭、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以及用运载火箭运送一个空间往返的产品——空天飞机,它的空间能够承载100人自由进出,最终实现地球上点对点的到达。
康永来:天兵科技的核心团队现在有120人,基本上都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国家级航天集团,平均从业时间13年,平均年龄37.5岁,都有将近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先后参与了我国十余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和上百次的火箭发射工作。我本人曾经担任过某运载型号总师,前期的行业经历,让我们对商业航天抱有感恩和敬畏之心。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站在中国60年航天前辈的肩膀上,不断地寻求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加快技术迭代的速度,持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并且能够实现液体运载火箭的工业化、规模化制造,响应庞大的市场需求。
康永来:现在我们解决的第一步问题就是要把人、货快速送入到太空,并且能够成功返回。但是大家可能都会关注一个问题,成功进入外太空之后干什么?我们总结过一些案例,但凡进入外太空并成功返回地球后的宇航员们,无论是他们的思想,还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逻辑思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上也能够查到很多这样的信息。因为出太空以后,整个人的心胸、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都会发生转变。
我相信当更多的人拥有成功往返外太空的经历后,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更新鲜的思想、更开阔的视野。包括政治上、军事上,以及技术上的拓展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也期待通过运载火箭这个运载工具的变化,让人类整个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都能发生质的变化,就像齐奥尔科夫斯基说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我也相信通过载具能力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能让人类尽早脱离摇篮,快速成长,变成整个宇宙的弄潮儿。
康永来:从2015年至今,每年至少出台一项国家级商业航天的重大支持政策,特别是2019年5月30号国家国防科工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颁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以及2021年5月7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微小卫星有序发展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鼓励商业火箭和卫星规范有序的发展,是商业航天领域的政策白皮书。这几个政策允许民营投资公司对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进行投资,让他们制造、发射并运营卫星,相当于将航天领域开放给民营投资机构以及民营航天公司,这些政策对我们的融资、企业的发展、上下游产业链的构成,布局航天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与此同时,我们国家还成立了国家星网公司,并为民营企业开放了空间站送货的计划,我认为这都是在给民营企业提供市场背书。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成功制造42000颗卫星,我们用整个国家来制造将近10000多颗卫星。国家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通过举国之力的方式来支持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这也是目前给商业航天公司最好的政策红利。
康永来:商业航天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我们现在聚焦于火箭的研制,火箭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是非常长的。举个例子,国家相对比较复杂的液体运载火箭零部组件达到10万个,涉及到的供应商有 400多家,在很多的环节上都可以延伸产业链条,也能够把民营火箭公司或卫星公司的迫切需求转化成对不同产业的牵引,最终形成商业航天共同繁荣的产业架构。比如说现在对于铝锂合金这种新材料的制备,以及搅拌摩擦焊或者是快速旋压成型的新工艺,又或者是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发动机产品的制造,还有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健康管理、智能诊断的控制策略上来说,都能够融汇国内各个民营企业或者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些新技术,将它们应用到液体运载火箭里面,应用到商业航天产业链上。这样的话,也会为促进我们国家整个民营企业的繁荣以及高科技的快速迭代,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觉得航空航天领域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方向都是值得投资的,因为现在做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相当于把航空航天的技术相结合,也相当于把火箭与智能汽车相结合,都是需要这些产业战略合作的。